启航144766907
来宾退休干部畅谈乡村:老乡关切的6件事,政策正落地见效
我是广西来宾的一名退休干部,平日里常与乡亲们拉家常。我发现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朴实而真切:种地能否多赚些钱?养老看病是否便捷?家门口有没有工作可做?乡村振兴让来宾有了不少变化,但这些“心头大事”依旧牵动着老乡们的心。结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来宾的实际情况,我来聊聊这些事以及正在发生的切实改变。
一、增收:期盼种粮稳赚,更渴望家门口就业
兴宾区的种粮大户老张感慨道:“种一季稻,除去农资成本,所剩无几。”尽管中央出台政策提高粮价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,来宾也对良种进行了补贴,但农资价格上涨迅猛,种稻的净利润依然不高。老乡们期盼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:发放适配的良种、有机肥,稳定粮价,让种地不再白费力气。
青壮年外出务工,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想赚钱却没有途径。金秀县依托瑶乡生态发展茶叶种植、康养民宿,合作社带动近百名妇女每月能挣两三千元。来宾的象州桑蚕、武宣甘蔗产业,也可以向深加工、乡村旅游方向延伸,让老乡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实现增收。
二、民生:养老看病,还需更暖心
养老:钱够用、有人陪,才能安心养老
忻城西城养老服务站里,老人们可以下棋、晒太阳。然而,对来宾部分乡镇的调研显示,农民月均养老金约179元,80%的人选择每年2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,这些钱仅够购买油米,难以满足添置衣物和买药的需求。失能老人的处境更为艰难,缺乏专业的护理和陪伴。大家期盼政策能够落实到位,增加护理人员配备、增添康复设备,让老人们安享晚年。
看病:报销比例提高了,基层医疗还需加强
2025年,新农合个人缴费400元、财政补贴670元,住院报销比例超过70%。但乡镇卫生院仍存在一些问题:缺乏CT机、留不住大学生村医、慢性病异地报销繁琐。好在来宾正在为卫生院增添设备、提高村医补贴,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尽快落地,让老乡们“小病不出村、大病有保障”。
三、产业:避免跟风、解决难题,特色产业才能长久发展
邻县跟风建设农家乐导致亏损,来宾的产业发展要避免重蹈覆辙。合山将废弃矿坑改造成研学基地,象州富硒米凭借“硒含量”畅销市场,这就是找准特色的范例。
老乡们创办合作社、家庭农场,却面临贷款难、用地审批慢的问题。中央政策提出建设家庭农场示范基地、下放补助资金,来宾也在为合作社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希望政策能够加快落地,让想干事的人不会受阻。
金秀的蜂蜜品质优良,但由于缺乏冷链设施,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。如今县里正在建设三级物流点,未来蜂蜜可以直接邮寄,老乡们的收益肯定会有所提高。
四、基建:建设要好,管理更要跟上
来宾修建了不少农村公路,但忻城、金秀部分山区在雨季仍存在泥路,而且存在“重建设轻养护”的问题,新修的道路经常出现破损。文化广场、卫生室有时建成后无人管理,沦为“摆设”。老乡们希望按照“村民说事”制度确定建设项目,建设实用的设施。
行政村都通了宽带,但老乡们大多只会用手机刷视频,不会利用电商、智慧灌溉等技术。开展更多的数字培训,帮助老乡们通过手机赚钱、管理田地才是关键。
五、治理:降低彩礼、减轻负担,及时化解矛盾
范团村结婚彩礼加上买房需要花费50多万,尽管有“彩礼不超6万”的规定,但仍存在隐性彩礼。如今,通过评选“零彩礼模范家庭”、给予低彩礼家庭贷款优惠等方式,逐渐转变人们的观念。像小莫零彩礼结婚后开了一家小卖部,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
村干部每月要填写20多张表格、应付多次检查,用于办事的时间不足40%。中央提出“基层减负”,来宾正在整合考核表格,让干部有更多时间为老乡们办事。
土地纠纷较多,来宾推行“乡贤调解 + 法律仲裁”的模式,还希望多建设法律援助站,让村里更加和谐。
六、生态:保护生态也能实现增收
来宾是珠江生态屏障,象州、合山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,富硒米售价达到15元/斤,是普通大米价格的3倍。“厕所革命”后,村里推行“门前三包”制度、聘请保洁人员,村庄环境经常保持整洁。
红水河流域的村民为了保护水源不能进行养殖,收入减少。如今政策提出给予生态补偿,还帮助发展生态旅游,让保护生态环境的村民也能增加收入,这正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体现。
退休干部心里话:政策务实,日子甜蜜
在基层工作了一辈子,看到来宾从泥路变成水泥路、土坯房变成楼房,我由衷地感到高兴。老乡们期盼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:种粮稳定获利、养老安心、看病便捷、干事得到支持。
2025年中央政策正在向基层落实,来宾也在积极努力。我经常对老乡们说:“政策越来越好,只要我们肯干敢干,日子肯定有奔头。”
来宾的老乡们,你们村变化最大的是什么?政策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,一起为家乡出谋划策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