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
		草鞋沟变身“情人溪”, 桂中旱片变成桂中水城…… 近年来,来宾市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、 优化营商环境和就业环境等方面入手, 科学推进城市建设, 将来宾市打造成宜商、宜居、宜业的现代化城市。  桂中水城。  桂中水城。 旧貌换新颜 宜居生态在身边 “当年的来宾别说绿化了,路边连几棵树都难见到。”市民张女士于1990年到来宾参加工作。她回忆刚到来宾的情形,感触很深,“走出去都是黄泥路,路都难走。一起风,四周都是灰尘。哪有现在这么漂亮,到处是树,还有花。” 建市之初,市区建筑多为“筒子楼”,城区绿化面积不足56万平方米,覆盖率16.46%,绿化率11.16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1.98平方米。  红水河穿城而过。  红水河穿城而过。 “一环两轴、一心两翼、七锲四湖、水绿网织;绿地星罗、公园棋布、绿廊引风、森林环城;疏密结合、环环相扣”。2011年,我市编制的《来宾市绿地系统规划(2011-2025)》提出,到2025年,来宾市中心城规划建设14个公园、9个城区级公园、8个社区公园、4个小区游园。建市17年来,在市园林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,市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,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。 “我住在裕达金座小区,平时喜欢带小孩到附近公园散步或锻炼身体。”市民谭女士表示,来宾城市快速发展,如今有了更多的绿地公园和配套设施,城市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好。  仙境中的四桥。(黄以观 摄)  金龟岛。(梁耀升 摄) 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,截至2018年底,我市城区绿化面积达1558.95万平方米,覆盖率为34%,绿化率为30.7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.64平方米,由市园林管理局直接管护的绿化面积达331万平方米。此外,我市已建有金海公园、人民公园、翠屏山公园、盘古公园、滨江公园(红水河北岸景观节点)、中央绿化景观带等6个综合公园;奇石文化公园1个专类公园;市行政中心广场等58处街旁社区公园;建成区外郊野森林公园5个(凤凰山森林公园、老梅沟森林公园、蓬莱洲森林公园、北合盘古文化森林公园、金龟岛森林公园),并完成“两纵两横”道路(即维林大道、迎宾路、桂中大道、盘古大道)和“两路两公园”(即滨江公园、翠屏山公园、桂中大道延长线、华侨大道)城市生态景观提升改造工程。完成“三路一街”(三路指冶金路、南京路、北四路,一街指迎宾广场)景观提升改造工程。 现在,漫步城区公园,风景宜人。道路绿树成荫,一幅“绿在城中,城在景中”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。 产业齐发展 宜业宜商后劲足 宜居的城市环境给人民带来了幸福感、获得感,良好的就业和营商环境,助推了城市发展。  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 。  广西双利铝业。 据了解,2006年我市工业园区成立之初,仅有14家企业入驻,其中7家为规上企业。近年来,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积极打造宜商、宜业城市。截至目前,来宾市工业园内共有211家企业入驻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,基本形成以电力、冶炼、铝及其精深加工、制糖及综合利用为支柱产业,以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为新兴产业的工业体系。该园区企业就业人数从建园之初的几千人增加到如今的2万多人。  来冶锡铸锭生产场景。   制糖生产车间及红糖制品。 “园区企业多、岗位多,很多在外的年轻人都抓住发展机遇,返乡就业就业。”市民张女士在市河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经营早餐摊点多年。她告诉记者,现在企业较多,有更多岗位供选择。  皇人食品 。  垃圾焚烧发电。  来宾电厂。 2018年2月,我市以本地企业用工为主,启动“春风行动”活动,在全市各县(市、区)招聘员工,在人力资源市场、人才市场发布招工信息。启动仪式上,有168家企业进场招聘,共提供生产工、管理人员等工作岗位3.5万余个,达成用工协议4800余份。 
 幸福新城正在崛起,正给生活其中的人们 带来更多期盼! 来源:来宾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宇婷 唐毅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冠才拍摄 举报
 
 